真刀真枪练本领!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圆满完成

又到一年毕业季,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学子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114份毕业设计/论文,100%源于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企业真实需求。其中87个联合题目(约占76%),包含校企联合题目47个(在岗课题35个,约占30%),校校联合题目40个,体现了“真题真做”的硬核培养理念!这不仅是一次学术检验,更是他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前沿,交出的一份“实战成绩单”。

让我们一起解码这份成绩单背后的“硬核基因”:

“真”选题,源于国家战略与产业急需

科研项目唱主角!超过50%的选题直接源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任务,瞄准脑科学、神经工程、生物电磁、纳米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诊疗等前沿领域。例如“基于Halbach阵列的智能MPI-CT成像系统”、“交流电场干扰下复杂脉冲神经网络抗扰功能分析”等。

企业需求强驱动!近40%的选题由天津怡和嘉业、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天津怡和嘉业、天津睿祺医疗、天津滨海美联医学,天津市人民医院、环湖医院、肿瘤医院等龙头企业与顶尖医疗机构委托提出,直击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医疗器械国产化等“卡脖子”问题。例如:“意识障碍患者的脑电特征识别技术”、“抗银屑病水凝胶的设计及构建”等。

“深”合作,校-企-研共育创新尖兵

联合毕设成常态!76%项目采用“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不再是象牙塔内的闭门造车。携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电工所)、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顶尖知名学府,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以岭药业、睿祺医疗等一线单位。

双师指导强赋能!每位同学不仅拥有河北工大的学术导师,还得到合作单位实战导师的全程指导,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最实际的应用场景无缝对接。搭建“产学研用”融合高速路,让学生在最真实的战场上学习、成长、创造价值!

“跨”领域,前沿交叉点燃创新火花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显学,而工程赋能是解锁生命奥秘的关键。这114个项目,堪称一场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智能的跨界盛宴。包括生物+工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骨植入垫片设计;医工深度结合的脑-机接口系统、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材料+智能+医学的智能响应水凝胶敷料、疾病机理的分子模拟等。打破学科壁垒,在最前沿的交叉点上,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医疗健康的无限可能!

“强”实战,锤炼解决问题真本领

“真题真做”的核心,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一场。每位同学都经历了从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仿真攻关、数据分析到成果总结的完整科研或工程实践链条。掌握材料合成与表征、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加工、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多物理场仿真、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动物/细胞实验技能等多项硬核能力。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论文和设计中,许多已具备直接应用于科研攻关或产品开发的潜力,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担当。

优秀毕业设计案例一

题目:TMEM16A离子通道激动剂对干眼的调控机制研究——以岭药业与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校企联合毕设案例

学生姓名:李明雨(生物医学工程 生医213)

校内指导教师:陈娅斐(教授)       

企业指导教师:侯云龙(高级工程师)

合作单位: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时间:2025年5月

案例简介:

背景与目标:干眼症是泪液及眼表微环境异常的多因素疾病,我国患病率高达21%-30%,现有疗法局限显著。项目源于临床对新型干眼治疗靶点的需求,基于 TMEM16A 离子通道激活促进液体分泌的特性,通过构建药物诱导型小鼠干眼模型,验证天然产物激动剂 CX 对角膜修复、泪液分泌的调控效果,解析 TMEM16A 蛋白表达与干眼病理的关联性,为干眼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合作模式:项目采用 “校企双导师制” 深度合作模式,高校科研团队负责实验设计与操作、分子机制研究及数据解析,企业则提供实习场地、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双方围绕校企命题共同开展联合攻关,通过校内导师学术指导与企业导师产业实践引导的双轨模式,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结合。

成果亮点:研究证实 TMEM16A 在眼表多组织中分布,其激活剂 CX 可显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恢复泪液分泌功能,为干眼治疗提供新靶点。学生通过动物建模、分子检测(H&E 染色、Western blot)等实操,提升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形成从基础机制到临床转化的系统思维。研究成果为 TMEM16A 靶向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有望改善干眼患者生活质量,对推动分泌障碍性疾病治疗策略创新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合作单位评价:此次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团队展现出卓越的科研实力,双方协作高效,产出的成果极具临床转化价值。

TMEM16A在眼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情况

正常组、干眼模型组与不同治疗组的角膜损伤及修复情况。(a)分组干预第21天各组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果;(b)各组染色评分量化结果

泪液分泌测试及量化评分统计。(a)实验操作中的小鼠状态;(b)分组干预第21天各组的泪液分泌量量化结果

泪腺、睑板腺组织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a)泪腺组织的蛋白条带;(b)睑板腺组织的蛋白条带;(c)泪腺组织的条带分析;(d)睑板腺组织的条带分析。

优秀毕业设计案例二

题目:基于脑电特征的意识障碍状态识别研究—天津市环湖医院与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校企联合毕设案例

学生姓名:张智鸿(智医211)

校内指导教师:尹宁(副教授/系副主任)

企业指导教师:李中振(天津市环湖医院/副主任医师)

合作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

完成时间:2025年6月

案例简介:

背景与目标:本课题为河北工业大学与天津市环湖医院联合毕业设计项目,聚焦于临床意识障碍患者的状态识别问题,以意识障碍患者的脑电信号为研究对象,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分析并提取患者的脑电特征,通过构建多种分类模型对不同意识水平患者进行状态识别,寻找分类准确率最高的脑电特征与分类算法组合,以期为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意识状态诊断评估提供参考。

合作模式:本课题由天津市环湖医院临床团队提出意识障碍患者辅助诊断评估的实际需求,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脑电信号分析处理及算法模型设计等,合作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病例筛选及临床支持。

成果亮点:本研究分别提取并分析了

意识障碍患者的脑电频域特征、非线性特征及脑功能连接等特征,并分别构建了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三种分类模型,结果显示β频段脑电功率特征结合逻辑回归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能够较好地区分患者的意识状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掌握了脑电信号分析处理、智能学习分类算法、临床需求分析等相关知识,具备了较好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合作单位评价:该课题融合意识障碍临床需求与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开发的基于脑电特征的状态识别模型为意识障碍评估提供了参考。

脑电采集实验

脑电功率分析结果

脑功能连通性分析结果

意识状态识别结果

这114份毕业设计,是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深化“新工科”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生动缩影,更是落实“真题真做、实学实用”人才培养理念的丰硕成果。

未来已来,创新无限。河工健康学子们正带着在“真题真做”中淬炼出的真才实学、实战本领和创新精神,奔赴科研攻关的前线、产业升级的浪潮、守护人民健康的战场。他们将用智慧和汗水,继续书写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审核:杨磊  邢成芬  丁冲  监制: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