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联合举办医工融合虚拟教研室云端教学研讨会

 1月25日下午,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医工融合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活动实现了异地两院校教师实时交流互动,推动了合作办学新工科、新医科人才联合培养新路径的探索。会议对两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联合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安排,分析了合作完成的克隆课程和联合课程课堂授课情况,针对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进行了研讨。两校本科生院(教务处)领导、两学院领导、系主任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分四个环节进行,由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帅、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尚丹丹联席主持。

  

在联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新学期工作安排研讨环节,河北工业大学生医系副主任于洪丽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助理秦瑞平教授分别介绍了两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联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联合学位向省学位办备案工作进展、“工学”和“医学”两校优势特色模块课程体系设计及2022春季学期克隆课程工作安排等情况。

在克隆课程和联合课程总结环节,虚拟教研室各课程组针对2021年秋季学期合作完成的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授课效果、过程考核与学生成绩评定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交流。医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李莎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基础”课程实时在线交互”课堂教学模式新探索;我校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史巧硕老师分享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克隆课堂授课效果、考核评价等教学经验;我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许铮铧教授展示了“智能医学工程导论”联合课程邀请两校及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分组汇报考核、实时授课效果反馈及主持召集全国专业建设学术研讨论坛等工作。

 大家一致认为,依托雨课堂等平台的克隆课和联合课实现了创新的“同步异地”教学模式,在学生知识学习、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激发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教师搭建了跨院校合作与交流的载体,通过共商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策略、解决教学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双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克隆课和联合授课作为新兴的授课模式,得到了两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为两校合作授课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教学新模式。

 

在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讨环节,医大影像学院副院长尚丹丹教授对跨院校联合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修订、联合学位申报、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介绍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我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帅教授介绍了“医工融合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医工结合贯通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分流选拔等方面的实施构想,总结了医工融合新工科、新医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坚实基础、建设举措与成效。

 

在集体研讨环节,我校本科生院副院长韩永、河北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史海水对虚拟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新工科新医科建设成效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表示在教学资源等方面加大对虚拟教研室工作的支持力度。我校本科生院教学运行中心主任李宾和生命健康学院生医系主任杨硕也分别发言,结合教务管理,表示了对虚拟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对双方下一步联合培养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最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党总支书记于丽英指出,双方老师经过不断的摸索、磨合完成了智能医学专业联合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联合培养新型办学模式,需要发挥双方优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为我省人才联合培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介绍了医大医学影像学院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建议下一步建立纽带,对接学生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院长耿左军指出,智能医学工程属于交叉学科,顺应国家战略而生。双方教师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进入一个全新领域不断探索总结。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在双方不断努力下,第一学期全部教学工作已顺利完成,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最后耿院长提出,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深化科学研究、个人成长等方面合作,办好新专业,收获新友谊;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凤筑巢,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河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院长杨磊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成效,对未来的深度联合人才培养给予了更高期待。杨院长指出双方联合办学是学院的一件大事,通过去年以来的精诚合作,双方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从早期相互需要进阶至现在相互支撑,不断完善,充实细节,持续新的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为医工融合实验室班的推进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杨院长建议双方全方位深化合作,进一步密切配合,克服挑战,不断思考,融合双方优势,形成教学特色。


两学院教师依托医工融合虚拟教研室这一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定期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及课堂教学实践与交流,让教研工作更加动态、开放,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弥补了传统教研方式的不足。医工融合虚拟教研室有效促进了两学院教师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增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